“buy哪个基金好?”这个问题,说实话,问出来的时候,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点儿没底,或者说,希望找到那个“一定赚”的答案。但投资这事儿,哪有那么简单?我刚入行那会儿,也是一股脑儿地看排名,看谁最近涨得猛,结果嘛,你懂的,没过多久就跌下来了。
很多人一上来就问,“XX基金净值多少?”“XX基金排第几?”这都是表面功夫。基金净值,就跟咱们平常说的股票价格一样,高了低了,其实说明不了太多问题。关键在于,这净值是怎么来的?是靠运气涨上来的,还是真的有扎实的投资逻辑支撑?排名也是一样,短期排名高,可能只是恰好抓住了某个风口,或者碰上了牛市,跟基金经理的长期管理能力,不一定有直接关系。
我记得有一次,有个朋友兴冲冲地给我推荐一只“明星基金”,说这基金过去一年涨了百分之六十多。我当时就问他,知道这基金主要投了什么吗?他一脸茫然。最后才了解到,这基金很大一部分仓位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的某个细分领域,而当时恰好是那个领域最火的时候。但你知道,新能源汽车这东西,波动很大,一旦政策或者市场风向变了,这基金跌起来也是毫不含糊。
所以,buy哪个基金好,第一步,得跳出“看热闹”的思维。要学会看基金的招募说明书、基金合同,了解它的投资目标、投资策略,最重要的是,看它主要投资于哪些行业、哪些类型的资产。
基金经理是基金的灵魂人物。一个好的基金经理,不仅仅是会选股票,更重要的是,他/她有一套清晰的投资理念和风险控制能力。我们要去了解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,尤其是管理这只基金有多长时间,这期间的业绩表现怎么样,有没有经历过市场的大起大落?
我还记得以前有个基金经理,管理的那只基金,业绩一直稳定,而且在几次市场回调的时候,回撤控制得都很好。后来一查,发现他之前在一家知名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做固收出身,后来转到股票投资。他对风险的理解,对资产配置的思路,明显比那些只知道追逐热点的基金经理要深厚得多。这种基金经理,你才敢放心把钱交给他。
当然,也不是说只要是“老将”就一定好。有些老基金经理,可能风格比较固化,跟不上市场变化。所以,看基金经理,还得结合他/她最近几年的管理风格,有没有什么变化,能不能跟得上市场节奏。
不同类型的基金,有不同的投资风格。比如,有些基金是价值投资,偏向于投资那些估值低、分红稳定的公司;有些是成长投资,喜欢投资那些有高增长潜力的公司,但风险也相对较高;还有些是指数基金,就是跟踪某个指数,比如沪深300、中证500这些,这种就比较被动。
你要明白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以及你对投资的预期。如果你是稳健型投资者,不希望承担太大的风险,那么价值型基金或者偏债混合型基金可能更适合你。如果你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,去博取更高的回报,那么成长型基金或者股票型基金可以考虑。千万不要看到某个行业火,就盲目地去买这个行业的基金,更不要听别人说什么基金好就买什么,那样很容易踩坑。
我见过不少人,因为某个新能源概念火,就一窝蜂地买新能源主题基金,结果风口一过,净值跌得比谁都快。说到底,还是自己的投资风格和基金的风格没对上。buy哪个基金好,也得考虑自己是不是那个“对的人”。
很多人在buy哪个基金好的问题上,还有一个误区,就是想着频繁操作,或者总想在“最低点”买入,“最高点”卖出。说实话,这太难了。市场永远是难以预测的。我见过一些投资者,因为忍不住低位割肉,结果错过了后面的反弹;也有的因为贪心,在高位没及时止盈,最后又跌回去了。
从我这些年的经验来看,对于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,选择一只自己看好的基金,然后坚持长期持有,是相对来说最有效的方式。尤其是一些主动管理型的基金,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,需要时间来体现。短期内的波动,往往是对耐心的考验。
我记得我有个客户,刚开始买基金的时候,净值一跌就睡不着觉,恨不得每天都问我怎么办。后来我跟他沟通,让他理解基金的长期属性,并且我们一起调整了配置,把一部分短期内波动比较大的产品换成了相对稳健的。现在,他已经很久没有因为净值波动而感到焦虑了,反而在定期定额的投入下,他的账户是稳步增长的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关注市场。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,并且对市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,那么进行一些小的择时操作,或者在基金大幅回调时进行补仓,是可以的。但这需要非常谨慎,并且要有止损的计划。
最后,不得不强调风险控制。无论你buy哪个基金好,都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即使你选到了一只你看好的基金,也要考虑它所投资的领域会不会有黑天鹅事件,有没有可能因为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受到影响。
更重要的是,要进行跨资产、跨行业的配置。比如,你可以配置一部分股票型基金,一部分债券型基金,甚至可以考虑一些另类投资。这样,当某个市场出现问题时,其他市场或者资产的上涨,可以起到对冲的作用,降低整体的风险。
我有一个建议,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、收入、负债情况,来做一个简单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,然后在此基础上,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。比如,年轻人可以承担更高的风险,配置的股票型基金比例可以高一些;而临近退休的人,则应该以稳健为主,债券型基金的比例要高一些。
总之,buy哪个基金好,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最适合你的答案。需要做的,是多做功课,理性分析,耐心持有,并且时刻牢记风险控制。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