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地底深处开采出的铁矿石,并非可以直接使用的金属材料。它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,才能最终转化为我们所需的钢铁。这个过程涉及破碎、磨矿、选矿等物理方法,以及焙烧、烧结或球团等化学方法。最终,将处理后的铁矿石送入高炉冶炼,方能得到液态的生铁,再经过进一步的精炼,才能制成各种类型的钢材。
铁矿石开采出来后,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,这是提高冶炼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关键步骤。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:
从矿山开采出来的铁矿石,通常块度很大,不便于后续处理和冶炼。因此,首先需要使用破碎机将大块矿石破碎成较小的块状或颗粒状。常用的破碎设备包括颚式破碎机、圆锥破碎机等。
破碎后的矿石还需要进行磨矿,即将矿石磨成更细的粉末,以增加矿物与选矿剂的接触面积,提高选矿效率。磨矿设备主要有球磨机、棒磨机等。
选矿是铁矿石预处理的核心环节,目的是将铁矿石中的铁矿物与脉石(即无用杂质)分离,提高铁精矿的品位。选矿方法多种多样,常见的有:
重选是根据矿物密度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。适用于处理粗粒嵌布的铁矿石,如磁铁矿、赤铁矿等。常用的重选设备有跳汰机、摇床等。
磁选是利用矿物磁性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。特别适用于处理磁铁矿。磁选设备有干式磁选机和湿式磁选机两种。
浮选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。适用于处理细粒或微细粒嵌布的铁矿石,如赤铁矿、褐铁矿等。浮选过程中需要添加各种浮选药剂,以改变矿物表面的润湿性,使有用的矿物附着在气泡上浮起,与脉石分离。
经过选矿得到的铁精矿,通常呈粉状或细粒状,直接用于高炉冶炼会造成透气性差、炉料下降困难等问题。因此,需要将铁精矿制成一定粒度的块状或球状料,以改善其冶炼性能。常用的造块方法有:
焙烧是一种在高温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过程,目的是去除矿石中的挥发性杂质,改变矿石的物理化学性质。例如,将菱铁矿焙烧可以转化为磁铁矿或赤铁矿。
烧结是将铁精矿、燃料(如焦粉)和熔剂(如石灰石)混合后,在高温下烧结成块状料的过程。烧结料具有强度高、透气性好等优点,是高炉冶炼的主要炉料之一。
球团是将铁精矿与粘结剂(如膨润土)混合后,制成球状生球,再经过干燥、焙烧或硬化处理的过程。球团矿具有粒度均匀、强度高、还原性好等优点,也逐渐成为高炉冶炼的重要炉料。
球团矿根据硬化方式的不同,可分为焙烧球团、自硬性球团和磁化焙烧球团等。
经过预处理的铁矿石,就可以送入高炉进行冶炼,这是将铁矿石转化为铁的关键步骤。
高炉炼铁是在高温下,利用焦炭作为还原剂,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为铁的过程。高炉是一个高大的竖炉,从炉顶加入铁矿石、焦炭和熔剂,从炉底鼓入热风。在高炉内,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,最终生成液态的生铁和炉渣。高炉冶炼的主要反应包括:
高炉炼铁的流程主要包括:
经过高炉冶炼得到的生铁,根据其成分和用途的不同,可分为以下几种:
生铁中含有较多的杂质,如碳、硅、锰、磷、硫等,这些杂质会影响钢铁的性能。因此,需要将生铁进行进一步的精炼,去除杂质,调整成分,才能得到各种类型的钢材。
常用的炼钢方法主要有:
钢根据其成分、性能和用途的不同,可分为多种类型,如碳素钢、合金钢、不锈钢等。不同类型的钢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,广泛应用于建筑、机械、交通、能源等各个领域。
例如,碳素钢强度适中,价格低廉,常用于制造建筑结构、桥梁等;合金钢具有较高的强度、韧性和耐磨性,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、工具等;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,常用于制造化工设备、医疗器械等。
从铁矿石到钢铁,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,包括铁矿石的预处理(破碎、磨矿、选矿、焙烧/烧结/球团)和铁的冶炼(高炉炼铁),以及后续的精炼(炼钢)过程。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,直接影响到最终钢铁的质量和性能。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,能够帮助读者对铁矿石如何转化为铁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。要了解更多关于钢铁材料和产业的信息,欢迎访问远瞻有色。
上一篇